內在的故步自封 by 伊娃·波米洛伊 Eva Pomeroy

--

原文出處:https://medium.com/presencing-institute-blog/inner-absencing-9b64561ee3dd

視覺創作者:李珮玉 Jayce Pei Yu Lee

過去兩年疫情大流行是我一生中最艱難的時刻。 當我周圍的世界同時以多種方式瓦解時,我的內在也同時難以承受而崩塌。 很多時候我覺得自己被貶低到了黑暗之處,喪失了那種可能帶來轉化體驗的洞察力。 只有現在,當我和世界開始從疫情最嚴重的階段走出來時,我才能用更清晰的眼光看到自己內心的經歷。 我一直透過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學院的奧圖.夏默(Otto Scharmer)博士為深化社會和個人轉型框架的U型理論來反思這一段經歷。

選擇瞬間

在U型理論的核心有一個選擇瞬間:它位於自然流現(presencing)和故步自封(absencing)之間的呼吸點。自然流現是我們向周圍的世界敞開並與它建立直接關係。它是一個有意識的行動,帶著真正的好奇心、開放的心靈和勇氣採取新的行動。故步自封是一種導致世界上許多極端問題發生的運作方式。它的特性是一連串創造和保持分裂的行為:否認他人所面對的現實並對其麻木不仁,封閉集體的潛能,或者將問題的根源摒除在自身之外,並且投入各種形式的暴力。

一次又一次地,我們面臨著這樣的選擇,要麼對他人和周遭世界開放,要麼轉身離開,甚至反抗。與其說故步自封是一種選擇,不如說是一種傾向,它通常是我們無意識的反應,以遠離我們周圍正在發生的事情,以及向未知開放的脆弱反應。正是在自然流現與故步自封之間的選擇瞬間裡,我們的意識誕生,並透過每一天每一刻所做出的無數決定而存在。

最近,我感覺到自然流現與故步自封的動態中有另一股拉力,它不那麼明顯但同樣具有破壞性,值得我們關注。它是與自我的對抗,也可以被認為是內在的故步自封。

內在的故步自封

內在故步自封傾向於否認、無感、責怪和毁滅,而且不是將這些行為指向他人,而是指向我們自己。這是一種否認我們自身的傾向,對內在的知曉無感,並且責備自己,最壞的情況是走向自我毀滅。在15到19歲的青少年中,自殺是第四大死亡原因,在他們的整個生命歷程中,憂鬱症是導致失能的主要原因之一。最終,內在故步自封會阻止我們對活在自身內在的潛能開放,並阻擋我們創造出讓它顯化的情境。

與自我的對抗發生在最私密的場所 — 我們的內心世界。這使得它更難以被看見和識別,但並不會減少它的真實感。對於那些認知到這個轉變的人,我想它對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表現形式。這些是我從U型理論的思維、心靈和意志的視角,在我的周圍和自身所看見的。

以開放思維與世界交流需要一種謙遜,去承認有很多自己不知道的東西,並通過深入關注他人來學習。當謙遜它封閉自我時會發生什麼? 它可能會陷入與他人相比時的一種渺小感覺。當謙遜轉為故步自封時,會演變成為一種自卑感,它會剝奪我們對於自我權利的相信以及行動能力的自信。它源於當下我們無法看見的那塊拼圖,而那拼圖正是我們鍛鍊、培養和珍視的天賦。

開放心靈的同理心和憐憫之心取決於某種脆弱性,它使我們能夠對世界完全開放並被其所觸動。尤其是當我們目賭苦難的發生時,憐憫之心一旦與其自身對抗,其脆弱性會壓倒一切。就我個人而言,我發現同理心和不知所措之間的界線有時微乎其微。新聞報導常常讓我心煩意亂,讓我對擺在我面前的不公不義與我內心對其發生的無能為力感到憤怒和心碎。在這不知所措的時刻,我失去與引領我生命的使命感連結。

開放意志的臣服召喚我們放下所有不再有用的東西,並為湧現中的微弱聲音挪出空間。封閉它,並從'臣服'轉變為'屈服'。在意志層面的內在故步自封的特徵,是從屈服於想要透過我們的經歷一直到放棄共同塑造世界的自身力量的轉變。雖然它看起來像是以絕望的姿態舉起雙手,但我體驗到它更多的是毫無目標感和選擇的被拖往任何方向。開放意志的行動,需要有一種清晰的存在感,覺知到自己存在於世界之中並在萬物的自然秩序中有其一席之地。有點自相矛盾的是,正是堅實的存在使我們臣服。

思維模式和經歷助長了內在故步自封,它讓我們感覺到自己的渺小、不知所措和無助。我們發現自己處於各種擠壓和內心崩潰的狀態,以致於我們對自己的力量失去信心。與內在故步自封對立的是與基於使命的自我連結,這種自我源於對自身在世界上的位置的理解以及感知我們在當中要做的事情。

轉身面向自我

首先,轉身面向自我需要我們平息內在故步自封的噪音。為此,我們需要一種特別的仁慈:善待自己。新墨西哥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發現,衡量善待自己是當我們面對三個關鍵挑戰 — — 評和拒絕、失敗或犯錯、留意到缺陷和不完美時 — — 接受自我 ,善待自我,耐心和愛的能力所決定。當我們在最困難的時刻以自我友善的態度轉身面向自己時,我們就會為生活中所湧現從未體驗過的、富有創造力且不可缺少的事物打開一個空間。

然而遠離內在故步自封 — — 改變我們對自己的想法 — — 眾所周知的是,靠我們自己是難以實現的。《關係的存有:超越自我,超越社群》一書的作者,心理學家肯尼斯·格根(Kenneth Gergen)認為我們對自我的概念本身就是社會關係和互動的產物 — 自我與他人之間的區別是人為的。這意味著我們發現自己所處的社會場域在遠離內在故步自封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如果要追溯自己最近回歸自我的根源,我會用這幾個字來描述:我看見了你。這是當我被護持在一個被關注和關照的生成場域,一個充滿力量的圓當中,不斷重覆和共鳴的結束語。透過與我同在一個圓裡的夥伴眼睛中我看見自己,內心的一些不安和喧囂得到了足夠長的時間來感知全新的事物,並且轉身面向它。當被人看見時,我們不會覺得自己很渺小;當我們的潛能被護持並且反映在我們身上時,我們的使命就變得清晰。這是我們可以提供給彼此的禮物:我們的關注力和開放性,聆聽和鏡像回映,看見彼此並看見在我們感知之外的潛能。通過給予我們的關注,我們得以擴展臨在。

自我作為工具

在社會和系統變革的工作中,我們自身是這項工作的主要工具。雖然我們有工具和方法,但本質上,我們為變革過程提供的正是我們自己。當我們試圖帶給這項工作的品質被過度膨脹時 — — 太過謙遜、太多的脆弱、過度的臣服 — — 他們會失去變革的潛能。做社會變革的內在工作意味著使這些品質與使命感和力量保持平衡。要做好外在的工作,我們需要做好與自己保持良好的關係,以開放和善良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內在工作。轉身面向自己的選擇永遠都在,但不容易,且經常需要支持 — 但我們還是可以有選擇。在一個有如此多的痛苦、如此多錯誤、如此需要療癒以及我們經常感到無能為力的世界和時代,有許多造成內在的故步自封的因素。然而,與此同時,我們的內心世界是我們最富有行動力量的地方。改變我們面對自己的態度,為我們的內在凝視帶來仁慈和開放,這將為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漣漪,並且改善它們。這是我們始終力所能及的干預點。

我要感謝 Jim Gavin 對這篇文章多次調整給予的評論,並感謝李珮玉( Jayce Pei Yu Lee )提供視覺圖像。 我還要感謝 Paolo Fedi 將文章翻譯成義大利語、Patrick Brandabur 翻譯成西班牙語以及 Laura Pastorini 的翻譯支持。

要了解更多的U型理論請連結 https://www.u-school.org/theory-u 或者加入今年的u.lab 學習。

繁體中文翻譯:Crystal C.Y. Huang 審校:Jayce Pei Yu Lee

特別聲明:為尊重文章原創作者,原始譯者及志願群創作權,未經原始譯者同意請勿任意節錄或擅自修改,如需轉載請先獲得同意並明確註明文章出處以幫助讀者回溯源頭。

--

--

Crystal Huang 黃秋燕

As a Coach & Facilitator, as a Theory U, Futures Thinking & Social Presencing Theater(社會流現劇場) practitioner, try to support people to design a better future.